粉彩瓷集合了瓷器与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深受皇帝和贵族的喜爱,精美的作品多是帝王的御用品。
鼎盛时期,其造型、技法、纹饰,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造型多变、装饰题材丰富。
诗书画俱全的【乾隆绿地缠枝花卉开光粉彩诗画八方双耳瓶】
【清乾隆 粉彩松绿地镂空山水四方螭耳香熏】
【清乾隆 粉彩黄地开光山水图螭龙耳瓶】
【乾隆粉彩石榴花双耳瓶】
【清乾隆 粉彩百鹿尊】
粉彩是中国四大名瓷之一,也是我国传统陶瓷装饰当中的重要类型。如果说青花是一幅素描没有色彩的渲染,而粉彩就是一幅色彩的卷轴,有的人喜欢素雅,而有的人更喜欢色彩之间的碰撞!
粉彩瓷是清康熙末年出现的一种釉上彩。因为其丰富的表现力也成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在瓷器领域占据半壁江山。
粉彩瓷是什么?
粉彩是在烧好的白瓷胎上进行生料作画,填好粉彩颜料后,再次用760摄氏度的温度烧制,烧成后颜色不仅固着在瓷器釉表面,而且光泽晶莹,粉润柔和,用手触摸有明显的凹凸感。
【清乾隆 粉彩九桃大天球瓶】
粉彩九桃天球瓶,是乾隆初年西洋技术与传统瓷艺的完美结合,也是宫廷审美的典范之作。晚清民国也大量仿制此品,足见其格调高蹈。
《楚辞•九辨》:“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周易》中“以阳爻为九”。把“九”作为一个概数,泛指阳数之极。“九”又与“久”谐音,九桃也含有“长寿”、“久安”之寓意,“九五之尊”当喜闻乐见。
粉彩的特点
粉彩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釉上彩,在工艺上引进了西洋的工艺,在含铅的玻璃质中加入了“砷”元素,发明了玻璃白。它的作用是对各种色彩进行粉化,使红彩变成粉红色,绿彩变成淡绿色,蓝彩变成浅蓝色;同时,借助改变玻璃白加入的数量,把一种颜色变成一系列深浅,浓淡各不相同的色调,使得釉上彩的色调品种大大的增加,远超过五彩。
粉彩最初是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其烧制温度较五彩瓷低,约700℃-750℃左右,烧成后的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多达数十种,颜色淡雅,具有纸面绘画的艺术效果。
粉彩所用的颜色种类多达数十种,每种彩料根据不同的画面需要又可派生出多种色调。
粉彩烧制的过程是什么?
粉彩瓷上作画要经过火烧,温度如果不够,发色就黄,温度偏高,颜色又会黑,所以必须找到每种颜料的最佳发温点; 另外,颜料厚了,烧出来的作品会出现裂痕,颜料薄了,颜色又不够亮,所以要做到上料恰到好处。同时,颜料买回来都是纯色的,基础色起码有三十种,烧前烧后色彩又不同,所以既要记牢每种颜色的变化,又要进行调制,这都属于经验配方,否则就会一团糟。
绝美的花鸟扁瓶
【清乾隆粉彩山水人物图双螭耳尊】
【乾隆粉彩花卉如意耳扁瓶】
粉彩凭什么屡受追捧?
我国瓷器烧造中的彩瓷种类也有很多,像是五彩、斗彩等一些都是在粉彩之前创烧出来的,粉彩凭借什么后来居上,还被称之为"东方艺术明珠"?
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粉彩运用的色料,能够将传统的绘画临摹移植到瓷器上,还能形成与纸张上不同效果的绘画风格,使瓷器纹饰变得像一幅精美的书画,粉彩瓷器的特殊之处可以概括为:一是风格突出,二是装饰纹饰的多样性,它的特点都体现在纹饰绘画上,粉彩瓷的纹饰绘画与传统绘画的技法是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的。
康熙时期粉彩瓷特点
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属于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阶段,创烧了许多精美绝伦的官窑器,其中以珐琅及粉彩制作工艺最为珍贵难得。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这一釉上彩新品种。粉彩初创于景德镇御窑厂,盛行于清宫内廷,广泛流行于民间。因粉彩为康熙晚期初创,工艺尚未定型,故流传下来的官窑粉彩极其稀少,故而弥足珍贵,十分具有收藏价值。
早期康熙粉彩有小开片,深浅度也不均,颇具西方油画色彩。有两大主流,第一个是白地粉彩器,第二个是绿黄紫三彩瓷,加胭脂红(金红)彩。
粉彩花蝶纹盘,清康熙高 3.5cm,口径17.5cm,足径10.5cm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粉彩瓷器处于初创阶段,造型有盘、水丞等。此盘用平涂法绘画,画笔简练,施彩较厚,色阶不够丰富,显示出粉彩瓷器初创阶段的特点。这件康熙汝钧釉地开光粉彩花卉纹胆瓶就是清代“宫廷高端陈设器”的代表作之一,直口,细长颈,溜肩,弧腹,腹下渐收,圈足。通体施绿釉,胎质坚致缜密,釉色莹润、肥厚,釉面细腻莹亮。腹部四面以蓝、绿、黄及红彩绘画了各种不同的折枝花卉图案,花纹简洁疏阔、构思巧妙,风格新颖。底部书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综观此粉彩花卉纹胆瓶口径:3.4cm高:42.3cm底径:13cm,制作考究,线条优美流畅,典雅端庄。四面粉彩绘制四季花卉图案,笔触清奇,枝繁叶茂,花卉妍丽婀娜,多姿夺目,采用国画技法,着色绮丽,渲染得宜带出无限意景。此瓶花卉、留白、填彩恰到好处,明丽夺目,呈富贵雍容之感,工艺制作上乘,端庄秀雅,宫廷气息浓厚,实为康熙官窑中的典范之作。
雍正时期粉彩瓷特点
到雍正时期粉彩进入兴盛期,雍正粉彩在康熙粉彩瓷基础上得到很大发展,无论是造型、彩绘还是纹饰,都得到极大提升,堪称粉彩瓷器代表。
首先它的地釉质量好,瓷胎白度达到77.5%。其次彩料配制技术也高,经过低温彩烧之后,色彩微微凸出釉面,具有晶莹的光泽,有的粉彩纹饰边际还呈现出彩虹般的光晕。
最后在艺术效果上也吸收中国绘画表现方式,设色也都近似于中国绘画,人物、花蝴等图案也极为普遍。
粉彩团蝶纹碗 清 雍正
高6.8cm,口径13.5cm,足径4.7cm 故宫博物院藏
粉彩梅花纹碗,清雍正
高5cm,口径9.2cm,足径3.8cm 故宫博物院藏清 雍正二年试乙号样款粉彩荷莲纹盘
天津博物馆藏
乾隆时期粉彩瓷特点
乾隆粉彩瓷在继承雍正粉彩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瓷中的一部分,继承雍正粉彩瓷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花瓶等。
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陶瓷品种。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更加富丽堂皇的顶峰。
粉彩九桃瓶,清乾隆
高64.7cm,口径22.2cm,足径20.4cm 故宫博物院藏
粉彩婴戏瓶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粉彩花卉凸三婴戏瓶 故宫博物院藏
瓶呈三瓣花式,长颈,圆腹,圈足。内壁施松石绿釉。口、足沿饰红釉边,外体施白釉上绘粉彩花卉纹。紧贴外壁以堆塑法塑出三婴嬉戏。三婴或攀爬,或站立,玩耍着同样以堆塑法塑在瓶颈上的红丝带。瓶足底施松石绿釉留白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清宫造办处档案乾隆二十年《记事档》载:“四月二十六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着交唐英照从前烧造过三子、五子瓶,并今日所进瓶等样款式烧造五十件。要赶在七月初一日送到,赏人用。钦此。”该三子瓶应即档案中所说的这种瓶,乾隆朝生产三子瓶至少有过两次。
绘画与堆塑相结合是清代瓷器纹样装饰的一项创新技法,在整个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间广为流行。此瓶雕塑手法细腻生动,色彩素净淡雅,堆塑的婴孩使瓶体分外新颖别致,颇具情趣。
嘉庆、道光时期粉彩瓷特点
嘉庆时期粉彩瓷成为一大主流,陈设器、文房用具、陶瓷日用品以及五供(由两件香罐、两件花抓及一件香炉组成)和法器等都属常见。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轧道开光的。
嘉庆粉彩瓷常见纹饰有花卉、八宝、云龙、罗汉、婴戏、石榴等。器型有瓶、笔筒、洗、盘、碗、茶壶、戟耳瓶等。
清嘉庆 粉彩鼻烟壶 故宫博物院藏
粉彩花卉双耳瓶 清道光 故宫博物院藏
慎德堂款 粉彩扁方瓶 清道光 故宫博物院 捐献自乐东屏
清代晚期及民国粉彩瓷特点
咸丰到宣统,粉彩瓷发生显著变化。粉彩颜色由浓艳变为淡浅。咸丰、同治时,粉彩比较浓厚而且在精细粉彩器物上,往往还描绘金彩,所以此时粉彩表现得十分艳丽。
现代名匠对先辈优秀制瓷技艺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瓷器中一种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现象,在千年瓷器工艺的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不乏艺术和技艺完美结合的杰作,它们并不只是简单纯粹的工艺品,而有着一种更高的艺术的追求,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显魅力。
民国时期,粉彩得以重新发展,成为当时主流品种。景德镇形成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新流派,是粉彩面貌焕然一新,画师们也将传统粉彩与中国画相结合,在绘画技法上也出现咯不少深远影响的传世技艺,新粉也应运而生!
清咸丰 粉彩火锅 故宫博物院藏
粉彩花蝶盅,清同治 高6.1cm,口径6.8cm,足径3.5cm 故宫博物院藏
盅敞口,深腹,圈足。通体施白釉,外壁通栏绘粉彩花蝶纹,枝叶青翠,鲜花娇嫩,彩蝶翻飞,描绘生动细腻。底部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
花蝶纹传统陶瓷图案,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制品。清代,随着西方绘画透视技法传入,花卉注重阴阳向背,描绘更加生动传神。
粉彩龙凤纹碗,清光绪,高6cm,口径13.9cm,足径5.4cm 故宫博物院藏
此碗为典型的清宫用瓷器
清宣统 粉彩夔凤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567粉彩瓷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的繁荣复兴,瓷器生产也恢复繁荣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制瓷业引入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陶瓷工艺美术在突破了胎釉彩料配方的理化指标科学定量化的技术瓶颈后,迅速提高了陶瓷的胎土、釉面、彩颜料、器型、文饰等瓷器鉴赏的各组成要素的标准,其中创烧品种釉中彩(粉彩)取得了继清三代后中国陶瓷史上又一个历史高峰和同时代艺术陶瓷的国际领先地位。
1954年,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成立,集合了当时全国各方面的人才。美术方面包括徐悲鸿、刘雨岑、王大凡等;工艺设计方面包括祝大年、张守智、王步、周湘浦、周国桢、汪桂英、王锡良、戴荣华等。全国文博、考古、美术、科技等部门都参加了历史名窑的恢复和生产。
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派专业人员到景德镇帮助研究试制新配方,著名的“7501瓷”所使用的高岭土、长石、石英,经调配烧制后,白度达到了90%,而古代官窑的白度最高只能达到80%,其中多为粉彩,可见567瓷对粉彩瓷的专精程度!
现代粉彩特点
现代粉彩艺术的探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粉彩艺术的创作开始呈现出带有现代艺术特征的作品,景德镇也涌现出一批以传承粉彩为首要任务的人,其中以徐亚凤、张松茂、王锡良、阳士琦、张文月为代表,将中国粉彩带向了世界,这些人以传统粉彩进行创作与发展,使粉彩更具现代特色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也有敢于创新摆脱刻板传统粉彩的艺术形态,不管是造型、题材、工艺等多方面探索,反映了这个时代创作者的精神境界。
总结:粉彩作为四大名瓷之一,顺应了时代潮流,成为继青花之后又一大品类,也属于热门瓷器品类,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为主,技艺精湛,花纹立体感强。融汇中国工笔重彩的构图与技法,线条工细流畅,色彩丰富鲜艳,形象极其生动,在中国瓷坛上演绎着别样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说品 » 领略中国四大名器之一的粉彩 统说和走马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