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地粉彩,皇帝喜与太后寿御用粉彩

粉彩瓷器初创于康熙晚期,受到珐琅彩的影响而创于康熙朝御厂的具有中国画风格的釉上彩新品种,多用点染形式堆料,层次简明。康熙粉彩瓷器处于初创阶段,造型有盘、水丞等。至乾隆朝粉彩又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成为釉上彩主要品种。
现在,粉彩瓷作为中国传统名瓷,是一种釉上彩。因为其丰富的表现力也成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在瓷器领域占据半壁江山。

黄地粉彩五蝠捧寿字盖碗 清同治 故宫博物院

通高9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4.3厘米。碗敞口,深弧壁,圈足。盖拱形带环行抓钮,里施白釉。盖面和腹壁外均施黄釉为地,均匀分布4组五福捧寿纹,图案空间上下各绘4组折枝桃,每组空间绘4个结带“卍”字。抓钮及足内施白釉,均署红彩“同治年制”4字双行楷书款。
此盖碗造型规整,釉面莹润亮泽。纹饰排列疏密有致,是同治时期御窑厂专门为慈禧太后祝寿所订烧的瓷器。

黄地粉彩梅鹊纹碗 清同治 故宫博物院

高9.3厘米,口径17.9厘米,足径7.8厘米。碗敞口、深腹、圈足。内施白釉,外通体施黄釉,凝厚鲜亮的明黄色,使器物具有富丽华贵的皇家气派。在黄釉上以粉彩绘朵朵盛开的梅花,成双成对的喜鹊飞舞其间,有“喜上梅(眉)梢”之意。口沿及圈足处以金彩装饰。外底中心矾红彩署楷体“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款。官窑粉彩中广泛使用此法,而民窑亦有用之。到同治年间,清代官窑虽然进入了衰落时期,但粉彩鲜朗艳丽,丰姿犹在,也有好的作品存世。黄地红蝠金彩团寿字纹盘 故宫博物院

高5.7厘米,口径27.9厘米,足径17.1厘米。盘口微撇,弧壁,圈足。口沿涂抹金彩。外壁白釉地上均匀分布3枝粉彩折枝花纹,盘内淡黄釉地上以金彩书写29个团“寿”字,空白处点缀24个矾红彩描金蝙蝠和12个蓝料彩描金“卍”字,蝠眼以黑彩涂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白釉泛波浪纹,底中心署红彩楷体“同治年制”4字双行款。
此盘为慈禧太后万寿用瓷,所绘图案寓意万福、万寿。清同治 粉彩黄地喜鹊登梅纹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

碗侈口碗,深弧壁,矮圈足。胎骨较薄,器外淡黄釉,彩画折枝梅花,加饰赭墨喜鹊八只,口足加描金线三道。内面纯白釉,朴素无纹饰。外 底心书「同治年制」双行朱红楷书款。侈口,深弧壁,矮圈足。胎骨较薄,口沿描绘一道金边线纹,器外壁施淡黄色釉作为背景,彩画折枝梅 花,其间加饰赭墨色的喜鹊八只飞舞其中,喜气洋洋,圈足外墙描绘金线两道。器内壁面施纯白釉,白净无纹饰,外底心书「同治年制」红料 楷书款识。

黄地粉彩丛竹纹碗 清同治 故宫博物院

高9.7厘米,口径20.7厘米,足径8厘米。碗敞口微外撇、弧腹、圈足。里施白釉,外壁绘黄地丛竹纹。口沿、近足、足边饰金彩。外底中心矾红彩署楷体“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款。

黄地粉彩百蝶纹奓斗 清同治 故宫博物院

高9厘米,口径8.7厘米,足径5.2厘米。敞口,圆腹,圈足。造型小巧秀丽。内施白釉,外以黄釉为地,彩绘各种蝴蝶纹饰。奓斗是宫廷宴席桌上盛装骨刺的用具。据记载,早在元代就开始使用这种器具了。在同治大婚礼用器中,奓斗是同碗、盘、酒盅这些餐具成套生产的,说明当时婚宴用瓷之讲究。

以蝴蝶作为吉祥图案,除色彩斑斓外,也在于“蝶”与“耋”的谐音。“耋”一般泛指年高,以蝴蝶作装饰是象征长寿之意。底白釉红彩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

黄地粉彩花卉纹团寿字纹盖盒 清光绪 故宫博物院

通高6.7厘米,口径8.8厘米,足径5.1厘米。盒呈馒头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盒内施白釉,外壁黄地粉彩花卉纹装饰,以黑、胭脂红、草绿、孔雀绿等彩描绘荷莲、牡丹、梅花、玉兰等。上下口边和圈足外墙均以蓝料彩为地,其上以黄彩描绘变形回纹。盖顶以矾红彩书写一篆体团“寿”字,“寿”字笔画以金彩勾边。外底白釉地上以矾红彩署篆体“体和殿制”4字双行款。
此盒所属款识和装饰有“寿”字表明这是一件清代光绪年间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50大寿烧造的祝寿用瓷。

清同治 粉彩锦地描金开窗八宝纹碗 大英博物馆

粉彩描金寿字盘 清同治 故宫博物院

高5厘米,口径22.2厘米,足径13.2厘米。盘撇口,浅腹外弧,圈足。口描金彩,内外皆以粉彩装饰。盘内黄釉地上绘六个描金团寿字,每个寿字围以五只蝙蝠,折枝桃及万字飘带纹穿插于各组图案间,取“五蝠捧寿”、“万福万寿”之意。外壁白釉地上饰三组折枝花。外底红彩书“同治年制”四字楷书款。
此粉彩盘饰以黄、蓝、绿、粉、金等色彩,盘内花纹密布,盘外纹饰疏朗。其纹饰轮廓均用金彩勾勒,色彩富丽堂皇,充分显示出宫廷特色。

黄地粉彩梅鹊纹羹匙 清同治 故宫博物院

长17厘米。羹匙内施黄釉,绘梅树两组,上开满粉色梅花,黑色喜鹊或飞于其中、或栖于树枝,形态各异,形象生动。外以白釉粉彩为饰,对称绘折枝宝相花、牡丹花卉纹三组,图案间红彩署楷书“同治年制”四字款。口沿处描金彩一周。 粉彩岁朝婴戏果盘 清同治 故宫博物院

高10厘米,口径63厘米,足径35厘米。 此盘为同治皇帝大婚用瓷。大盘内壁画有一百个童子,他们或燃放鞭炮,或吹唢呐、吹笛子、打鼓,或拉象车、耍龙灯、跑旱船等。将“吉庆有余”、“太平有象”、“五福献寿”、“五子夺魁”、“冠带流传”、“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吉祥主题鲜明地反映出来,无处不渲染着喜庆气氛。盘外壁以黄釉为地,在一轮红日两侧绘一龙一凤,在龙凤头尾之间各有一红色“囍”字。
在同治大婚礼用器中,除釉色和图案寓意喜庆吉祥外,底部的款识也具有喜庆色彩,如“燕喜同和”、“吉祥如意”等。它们多用红彩书写,与釉面相互呼应,共同衬托出祥和喜庆的主题。

这些宫廷用瓷,装饰风格基本相同,除了少量用冷色地外,大都以浓重的暖色做地,如大红、大绿、明绿、明黄、藕荷等色地,绘寓意万寿喜庆的花鸟、花卉纹饰,题材丰富,同治皇帝大婚粉彩餐具以明黄为地,绘红蝠金团寿、五蝠捧寿、蝴蝶双喜、梅雀与丛竹等达十多种纹饰,都是经过“大内”批准制作的。 墨彩籁瓜纹盖碗 清同治 故宫博物院

高9厘米,口径10.3厘米,足径4.4厘米。盖面隆起,合于碗口内。碗敞口,深腹,圈足,盖顶及足内均有红彩 “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器内外均以墨彩饰过枝籁瓜、蝴蝶、竹纹。胎体较轻薄。
墨彩表面暗涩无光,纹饰笔触较为拘谨。籁瓜纹为晚清瓷器的常见纹饰,此器纹饰、造型均显示了晚清瓷器的装饰特征。

清同治 粉彩瓜瓞纹盖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说品 » 黄地粉彩,皇帝喜与太后寿御用粉彩

赞 (0)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