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品:本文原创,是作者对黄鹤楼的读解;图片大且清晰,大家可直接点图放大欣赏。
华夏大地是很“辽阔”的,纵横几万里;华夏历史是很“悠久”的,上下数千年。在这个古老的大地上,“名楼”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散落在祖国大地,记录了当地的民风民俗,也承载了中华文明的“交融前行”。这其中就有因“文”而“名”的中国四大名楼。
武汉黄鹤、湖南岳阳、南昌滕王阁,运城鹳雀
而我们今天聊的就是武汉黄鹤楼。
——聊起黄鹤楼,只一个“离”字和一个“空”字,就寓意“深远”。
因“军事”而启
三国时期,江左孙权在位,立“以武治国而昌”为国策(我国武昌城名起源)。时北方曹魏对江南虎视眈眈,地处江边的蛇山便是最好的“警戒”地,遂于“武昌”城西南角蛇山黄鹄矶建军事楼一座,用于瞭望守戍,即为黄鹤楼。
昔日,茫茫大江,吴、魏、汉随临江对峙。
“森森然”却也不曾断开彼此之间的交流,而如今的黄鹤楼上就有“周瑜宴宾客”的记录。
这时黄鹤楼既是“军事重地”又是“交流会所”,这些皆源于黄鹤楼的“地段”,临江、高而“踞”——先天的好“风水”。
黄鹤楼,由“军”而启。
因“《传说》”而兴
因“民风”和“情怀”,每一个“名胜”的背后都会有众多的传说或典故——这样,名胜自然更“名”,且“意味深远”。
黄鹤楼亦然,在这些有趣的传说中,民间传说来的“更淳朴、接地气”些。
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姓辛的妇人在蛇山上开了一家酒楼。
一天,有一个道士来到她的店里喝酒,却没有钱付账。
辛氏见他穷困潦倒,便不计较,并多次招待他。
道士感激她的恩情,便在墙上画了一只黄色仙鹤,并告诉她——只要按音律拍手,就能让仙鹤“跳舞”为客人祝酒。
从此,辛氏的生意兴隆无比。
十年后,道士再次到来,用笛声召唤仙鹤,并乘它“离”去。
你看,传说真是有血有肉,既有救急纾困的“善意”,也有涌泉相报的“感恩”。关键还与中国的“神仙”有关——只要你做善事,就可以得到神仙的帮助,而中国的“神仙”可能就是古代有名的“贤人”。
三国归晋,过往“军楼”变“酒楼”。蛇山黄鹤楼上,“酒茶”后,凭栏望,“大江浩荡,唯余茫茫”——自有“豪情”或“离别”,故千古文人墨客俱“留名”于此。
黄鹤“离”去,此地“空”余的“空”因为华夏文人雅士“留名”又何曾“空”过呢。
因“诗歌”而名
巨大的陶瓷嵌壁画“白云黄鹤”
古之黄鹤楼,临江而建。华夏文人此去南下为“离”(离乡,因为我国历代政治中心均在北方),此去北上为“归”(就是回家),在黄鹤楼上饮酒怀古,逢地(长江)逢时(离别时),所以黄鹤楼至今充满“古风”。
黄鹤楼上的诗词,以崔颢的《黄鹤楼》最为出名。相传大唐诗仙李白曾因为崔颢的《黄鹤楼》而搁笔赞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 鹤 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hào)(704—754),汴州人士(今河南开封市),登黄鹤楼正是“背井”、“日暮”时分,故而“一叹千古”——那番背井离乡的愁绪,引起了历代文人的“共情”离乡游子每每浏览,“岑然泪下”。
现分享“陈瑞”演唱崔颢的《黄鹤楼》,与君怀古。
诗仙李白,终还是在黄鹤楼上题了诗,“离别之情”难以释怀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一“孤”道尽了寂寞,一“唯”说尽了离别,“孤”说的是朋友的孤单,又何不是自己的孤独?!“唯”便是“空余”的遗憾喽!
起起伏伏的“楼台”,绵绵不断的“历史”
如果我们考究历史,我们会发现“黄鹤楼”自三国、经隋唐、过宋元、历明清,最后到民国和新中国成立1985年......,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
大概是因为地处“长江要塞”,容易被战火波及;大概是因为位于长江“三镇”,更易被人传颂,所以重建也容易获得支持。
然,历经近两千年,“此”黄鹤楼还是“彼”黄鹤楼吗?
其实,现在的黄鹤楼还真是昔日“黄鹤楼”的真传。
因为地域,江左“百姓”均以黄鹤楼为荣,而黄鹤楼的初建正是江南建筑的风格——民风、区域建筑、建造匠人使然——“汉风”的淳朴是骨子里的。祖国统一后的“交融”则让黄鹤楼的每一次“重建”都“进步一次”——比如隋朝都城洛阳的“应天门”,曾经被我国历代王朝借鉴、改进建都。
宋代黄鹤楼复原模型,背后为宋代界画《黄鹤楼图》
历代相传,谁不愿保留“初心”呢,及至宋元,宋代建筑的朴质和实用“更进一步”。讲用材“大方”,讲结构“巧妙”(榫卯结构在宋代十分成熟)。明代——安文正《黄鹤楼图》局部
黄鹤楼清代留影。1871年英国人约翰·汤姆森拍摄的黄鹤楼老照片,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黄鹄矶上。
及明清,黄鹤楼就进一步完善,有了明代的“精美”和“清代的奢华”........
清黄鹤楼复原模型
时代在发展,黄鹤楼这一次次“去了又来”的毁坏和重生又何尝不是在“成长”呢?
现在的黄鹤楼
新中国成立后,于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设计更加高大雄伟,并于1985年6月落成——由此而见,“此”黄鹤楼真的是“彼”黄鹤楼的真传。
是以我华夏“文脉”,历经数千年,代代不断,绵绵延续.......,终还是这根植“祖地”的文化呀。
龟蛇之上的“黄鹤”。中国传统建筑的“重檐”用于驱赶鸟类的“惊鸟铃”(风铃)。黄鹤楼巧妙的楼顶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这汉朝三国的“仙人”乘黄鹤“离”去,去了的终是去了,此地空馀的“空”又那里是“空”了的呢?千年古风在,华夏的文脉亦在!
现分享“任贤齐”演唱崔颢的《黄鹤楼》,与君叹这黄鹤楼千年华章。
说品:本文原始图片来自互联网,并经过高清处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说与大家交流、分享、学习,不用于商业用途。尊重原创,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说品天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说品天地 » 黄鹤一朝“离”去,白云千载留“空”——中国四大名楼之黄鹤楼